梁家河
浏览数:173 添加时间:2018/2/18 18:46:45
梁家河是新时期革命老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、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,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,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。
梁家河所在的延川县,是革命老区延安市最后的三个贫困县之一。长期以来,由于土地贫瘠、水源缺乏、交通不便等原因,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找到突破口。近几年,梁家河村主动迎合大众旅游时代的趋势,依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保留下来的知青院、知青淤地坝、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等知青文化资源,借助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截至目前,梁家河开办了农家乐7户、旅游商品销售部13个、农家客栈3家,2017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,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。发展乡村旅游为梁家河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显著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过去因为贫穷而离乡打工的村民,现在大部分已经返乡创业,旅游成为最主要的就业渠道。此外,梁家河实施了退耕还林、村庄亮化、绿化工程,村容村貌大大改善。
一个村富不算富。以梁家河作为示范,深入总结其旅游致富的经验,带动更多贫困村整体脱贫共同致富,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。笔者认为,梁家河的旅游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,固然有其他地方难以模仿的独特资源,但也有一些可以参考借鉴的经验。
第一,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旅游市场上找到独特卖点。旅游扶贫没有固定模板可以遵循,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模式和产业模式。梁家河的成功,首先在于市场定位准确清晰,以知青文化、红色文化、陕北民俗为核心,吸引了党政学习考察市场、学生研学市场,从而取得了成功。这其中的知青文化,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插队期间的知青文化资源,对旅游市场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,其他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很难直接复制。但是这种结合旅游资源、旅游市场打造旅游产品的方式,是其他贫困村可以借鉴和学习的。
第二,坚持群众路线,旅游发展中家家参与,人人共享。在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,存在着许多城市资本进入乡村,原住民被边缘化的现象。由于原住民参与程度低,即使乡村旅游项目取得了成功,也是城市资本的成功,当地居民没有获得旅游发展的红利。而梁家河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,始终坚持让当地居民广泛参与。2015年5月,梁家河村成立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,400多户村民几乎每一户都有一个人在旅游公司上班,经过培训走上不同的岗位。家家都能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中来,人人共享发展成果。
第三,珍视声誉,保持热情好客、善良淳朴的人文环境。对旅游者来说,一个目的地的吸引力不仅要看旅游产品本身的价值,也要看当地居民的热情、好客、善良、淳朴等社会人文环境。当前中国不缺乏吸引力独特的旅游产品,但是缺乏让人满意的旅游环境,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。而梁家河的旅游业发展至今,当地每个人都能珍视梁家河的声誉,不仅从未发生一起宰客事件,而且能让旅游者感受到热情好客、善良淳朴的民风。在今天的旅游市场上,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