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注册 许可证号:L-SNX-CJ-00004

出发地: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新闻
  • 旅游新闻
唐诗宋词描述黄鹤楼
浏览数:199  添加时间:2017/4/11 10:37:28
更多


诗因楼而作 楼借诗而名
当时,宦游天下、四处漂泊二十载的崔颢终于得回长安为官,途经武昌登临黄鹤楼。远望水雾江烟、芳草萋萋,倦鸟归林、游船归航,在逝者如斯、世事茫茫的想象中,乡愁顿生,一首高唱入云的七律纵笔得来,成为黄鹤楼的千古注脚。
千百年来,江河沿岸,楼宇何止万千,但唯有此楼堪称第一;来此楼临风怀古的唱咏又何止万千,但唯有此诗被推为绝唱。后人演绎,称李白登楼时诗兴大发,却也无奈搁笔,感叹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。
诗因楼而作,楼借诗而名,文川相衬,交相辉映。从此之后,武汉人习惯将自己的城市称为白云黄鹤之乡,黄鹤楼成了这座城的图腾。
追根溯源,唐代《元和郡县图志》曾记载,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,当时孙权筑夏口城,“城西临大江,江南角因矶为楼”,有军事瞭望作用。随着东吴灭国,黄鹤楼转而成为长江之畔“游必于是”的名胜,与湖南岳阳楼、江西滕王阁并称为“江南三大名楼”。
然而关于黄鹤之名的由来,历来说法不一。崔颢诗人本心,偏信浪漫传说,借仙人驾鹤而去的故事生发无穷想象,说“黄鹤一去不复返”,便有了岁月不再、古人不可见之憾;仙去楼空,悠悠千载,唯余白云江水依然。诗人寥寥几笔描绘出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,龟蛇锁江,心潮逐浪。
凭栏远望,天际白云、脚下大江,再加上一颗感己伤时的心,一首好诗便已呼之欲出。这座耸立在武昌蛇山之上的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似乎天然便是文人骚客吊古怀乡的好去处。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广告服务免费声明帮助中心投诉建议